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言情小说 > 浮沉万历第1集

浮沉万历第1集

倚天长剑万里行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浮沉万历第1集》是大神“倚天长剑万里行”的代表魏晨光银号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1 银号败相初现万历四十三年的冬来得特别北京城里的槐树还挂着半树苍在萧瑟的寒风中顽强地守着最后一点体却早没了盛夏时节那种遮天蔽日的蓬勃气那些蜷曲的叶子边缘已经泛像是被火燎过一无精打采地垂着坐落在正阳门外的魏氏银黑底金字的招牌依然挺括地挂在铺面映着冬日稀薄的阳这栋二层木结构小楼曾经是那么气往来的伙计步履生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笃可谁能想不到一年...

主角:魏晨光,银号   更新:2025-11-06 16:38:1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银号败相初现万历四十三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北京城里的槐树还挂着半树苍绿,

在萧瑟的寒风中顽强地守着最后一点体面,却早没了盛夏时节那种遮天蔽日的蓬勃气势。

那些蜷曲的叶子边缘已经泛黄,像是被火燎过一般,无精打采地垂着头。

坐落在正阳门外的魏氏银号,黑底金字的招牌依然挺括地挂在铺面外,映着冬日稀薄的阳光。

这栋二层木结构小楼曾经是那么气派,往来的伙计步履生风,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笃定。

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光景,它苦心经营的银钱业务,

竟先显出了败相——不是那种日渐枯萎的凋零,反倒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嘶鸣着,

不管不顾地朝着悬崖狂奔,任谁在后面呼喊、拉扯,都无济于事。说起来,

魏氏银号原本是握着一手好牌的。它扎根在北京城南的银号街区,主营存贷业务,

在山西、京畿的商帮中颇有名气。那些年,商业正值活跃时期,

魏氏银号凭借适中的利息和灵活的通融,拿下了不少长期主顾。账房先生每个月结算时,

眉梢都带着笑——账面上的流水稳得让人心安。柜上的伙计们拨着算盘,记着流水,

虽然忙碌,但脚步轻快,因为知道每一笔交易都在为银号夯实根基。后来,

魏晨光凭借其远房叔父魏忠贤的势力,为银号拉来了些官府的生意。这对魏氏银号来说,

无异于在熟悉的商贾赛道外,又发现了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高速大道。不仅前景可观,

更有魏忠贤在官场、人脉上的无形庇护。那时的魏氏银号,上下都憋着一股劲,

仿佛已经看见银号在北京金融圈里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可偏偏,掌舵的人是魏晨光。

此人方脸浓眉,说话中气十足,乍一看颇有东家气派,实则骨子里藏着好大喜功的毛病。

平日里听到客户几句客套的夸赞,就能飘飘然半天,真以为自己是什么运筹帷幄的商业奇才。

自从接触了官府税款汇兑这个新门路,他更像是被点燃的炮仗,浑身的劲头都往脑门上冲,

张口闭口都是“金融创新”、“重构钱业”。银号里的几位老伙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负责银号业务多年的二掌柜老周,特意挑了个打烊后的晚上,

约魏晨光在银号旁边的茶楼谈心。“东家,官府税款的汇兑确实是好方向,

但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来。”老周斟茶的手很稳,语气更稳,“是不是先组建个小柜台,

做几笔试点生意?把流程跑通了,关系疏通了,再大规模投入也不迟。”魏晨光呷了口茶,

眉头微皱,显然觉得这茶不够档次,更觉得老周的话不够格局。“老周啊,你就是太保守。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红木茶桌上敲了敲,“现在是什么世道?有钱能使鬼推磨!

讲的是速度,是规模!等我们慢慢试点,市场早就被别的银号抢完了。要做,就要高举高打,

一炮而红!”老周还想再劝,魏晨光已经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心里有数。

你们就等着看魏氏银号怎么腾飞吧!”这话说完没多久,

魏晨光就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招兵买马”。2 能人误事说来也怪,

他找来的不是踏实做银钱业务的账房,也不是熟悉钱业的档手,

而是一群穿着绸缎长衫、摇着折扇的“能人”。这些人个个能言善道,

开口闭口都是“宫中关系”、“税赋汇兑”、“金融创新”,听着唬人,

细究起来却都是空中楼阁。最先登场的是自称“户部有门路”的赵先生。此人四十出头,

梳着油光水滑的背头,腰间的玉佩抵得上普通伙计半年工钱。

他在魏晨光的账房一坐就是半天,侃侃而谈:“魏东家,不瞒您说,

我在京城、南京都操盘过官款汇兑。南京那个项目,涉及税款二十万两!为什么我能拿下?

就是因为上面有人。”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户部、内承运库,我都能说上话。

只要咱们合作,官款汇兑的单子,能从正阳门排到德胜门外!”魏晨光听得眼睛发亮,

当即拍板:“赵先生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赵先生入职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求重新布置账房。“咱们要做的是大生意,门面不能寒酸。”他指着房间说,

“这面墙打通,做博古架;那边要有个雅间,最好能摆下檀木茶几。谈生意嘛,氛围很重要。

”三个月过去,赵先生的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檀木茶几上摆着价值不菲的紫砂壶,

可承诺的“官款汇兑”连个影子都没有。每次魏晨光问起来,

他就支支吾吾:“部议还在研究,堂官还在考察。魏东家,这种事急不得,要等待时机。

”时机没等到,

赵先生倒是等来了账目上的大额餐饮开销和礼品开销——美其名曰“打点关系”。

紧接着登场的是号称“投资高手”的钱居士。她总是穿着一身道袍,说话语速极快,

仿佛每分钟都有几千两的生意等着她处理。“魏东家,做传统的存贷太辛苦了!

咱们要玩就玩资本。”钱居士在账房的白墙上指指点点,“我认识好几个山西票号的东家,

还有钱庄的掌柜。只要咱们把故事讲好,成立个银股公司,轻资产运营,躺着就能赚钱!

”她带来的方案做得极其精美,满是复杂的演算和诱人的回报数字。魏晨光看得心潮澎湃,

当即批了一笔“启动银两”,让钱居士去“整合资源”。钱居士确实很忙,整天在外活动,

今天在山西会馆见票号东家,明天在湖广会馆约钱庄掌柜。开销的车马费垒起来有一尺高,

可承诺的投资款却一分钱都没见到。偶尔有投资人表示出兴趣,

要求看看银号的底银和客户名册,钱居士总是大手一挥:“那些不重要!关键是商业模式,

是资本故事!”最后她卷着剩下的“启动银两”消失时,连张字条都没留。

账房先生打发小伙计去寻,住处早已人去楼空。最离谱的是那位“业务精英”孙先生。

此人嘴皮子利索得能把死人说活,见人三分笑,永远热情洋溢。“魏东家,

咱们的汇兑收费太低了!”孙先生翻着价目单,痛心疾首地说,“这么好的门路,

手续费才抽百分之五?起码要翻三倍!客户不认?那是他们不懂!让我去谈,

保管让他们心服口服。”他还真带着银号的汇票凭证去见了几个客户。

回来时兴高采烈地汇报:“客户对咱们的汇票赞不绝口!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硬挺的票子。

”至于为什么没成大宗交易,他的解释是:“这种大买卖,决策流程长,要耐心跟进。

”直到有一天,库房伙计清点凭证时,发现少了几张空白的汇票用笺。追查下去,

才有人吞吞吐吐地说,看见孙先生把空白笺倒手给了别人,钱装进了自己腰包。

等银号想要追究时,孙先生已经去了另一家银号,据说职位更高,工钱翻倍。

3 义气误判这些人的表演,银号里的老伙计都看在眼里。

账房的小王私下跟我说:“李先生,这些人怎么看着都不靠谱啊?赵先生来了三个月,

连笔像样的官款都没拉来;钱居士整天在外跑,也没见拉来一分钱投资;孙先生更厉害,

能把银号的空白汇票用了装自己腰包。东家怎么就信他们呢?”我只能苦笑。这些话,

我不是没跟魏晨光说过,可他总是不耐烦:“你们账房出身的人,不懂大局面。要做大事,

就要用非常之人。”那几年,京城里的银钱业热得发烫。各地的会馆里,随便坐两个人,

聊的都是“汇水”、“拆借”、“股本金”。魏晨光经人介绍,认识了几个搞钱庄的人,

很快就沉迷于各种资本运作的故事中。“李先生,你听说过那个做盐业生意的晋商吗?

”有一次,他兴奋地跟我说,“就用五千两的本银,撬动了五万两的投资,

十年就富甲一方了!家产翻了一百倍!”我忍不住提醒:“东家,那种故事听听就好。

咱们还是先把基本的存贷做实,把信誉做好。”他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你们啊,

思维太传统。做存贷太慢,挣的都是辛苦钱。要想快速做大,必须靠资本运作。

”那些搞钱庄的人成了他的座上宾,今天在酒楼里应酬,明天在戏园子里开会。

魏晨光跟着他们学了不少新词儿,

回到银号就开始高谈阔论“银根”、“贴水”、“股本模型”,

仿佛一夜之间从钱业商人变成了投资大家。

曾经与魏氏银号有合作关系的晋商票号察觉到了异常,派负责合作的二掌柜专程来北京。

我们在银号的客堂里谈了一个下午,苦口婆心。“魏东家,钱庄的玩法,

不是咱们这种踏实银号玩得转的。”二掌柜推心置腹,“咱们的根基是信誉,是底银,

是主顾。把这些做好了,银号自然能发展。要是本末倒置,去追求什么资本运作,

恐怕...”话没说完,魏晨光就打断了他:“世道变了!你们山西那边消息闭塞,

不懂现在的银钱逻辑。等着看吧,用不了一年,我就能把魏氏银号做到京城前十!

”二掌柜走的时候,眉头紧锁,显然预感到了什么。果然,没过多久,

就有一家陕西商帮和一家福建商帮找上门来,

说要和魏晨光合作成立一家“专注于官款汇兑的新银号”,承诺投资五万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