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天幕:开局盘点修仙皇帝

第2章 皇帝们的反应

发表时间: 2025-11-09
大汉高祖时期大汉未央宫的偏殿里刘邦歪在铺着麻布垫子的木榻上,身上盖着件半旧的素色锦被。

刚从梦里醒过来,他还眯着眼揉太阳穴,指腹蹭到眼角的眼屎也没在意。

脑子里还转着昨夜萧何奏报的关东饥馑事,嘴里嘟囔着。

“这糟心的日子,啥时候能让百姓踏实吃饭……”殿外突然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喧哗,有宫女的惊呼,还有侍卫的呵斥,吵得刘邦太阳穴突突首跳。

他刚要骂句 “哪个混小子敢在宫里头吵闹”。

殿门 “哐当” 一声被撞开,一个内侍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藏青色的宫服下摆被门槛勾破了个大口子,头上的小冠歪在一边,发髻散了好几缕头发贴在脸上。

内侍扑到榻前时上气不接下气,声音抖得像筛糠:“陛、陛下!

天、天上!

天上出画卷了!”

“那东西悬在半空,亮得晃眼,全宫的人都看见了!”

刘邦的困意瞬间被惊得烟消云散,猛地从榻上坐起来,锦被 “哗啦” 滑到地上也顾不上捡。

他脚在榻边乱摸,半天没摸到另一只草鞋。

昨晚批阅奏折到半夜,随手把鞋踢到了榻脚。

“管他娘的鞋!”

刘邦骂了句粗话,干脆趿着一只草鞋就往殿外冲。

廊下的宫女们早乱作一团,有的躲在柱子后偷偷抬眼,有的攥着帕子小声议论。

侍卫们也忘了维持秩序,一个个仰头盯着天,手里的长戟都垂到了地上。

刘邦推开围着的人,大步跑到殿外的空地上,猛地抬起头 。

那方天幕就悬在未央宫的穹顶之上,淡蓝色的光晕像浸了水的蓝宝石。

比他见过的任何绸缎都要鲜亮,明明隔着万丈高空,却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边缘。

天幕的光映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把他眼底的惊讶都染成了透亮的蓝。

“好!

好个异象!”

刘邦突然拍着大腿笑起来,粗糙的手掌把裤腿拍得 “啪啪” 响,嗓门大得能传到前殿。

“朕从泗水亭长做到大汉天子,就不信啥老天爷不睁眼!”

“今儿个这玩意儿降下来,定是有说道的!”

“朕倒要看看,这老天爷要给朕看些什么!”

他说着,干脆把脚上那只草鞋也蹬掉了。

光脚踩在微凉的青石板上,脚趾头还不自觉地蜷了蜷 。

早年在沛县乡野里光脚跑惯了,这会儿倒觉得自在。

内侍们见皇帝这般模样,也不敢再慌,纷纷跪到地上,却忍不住偷偷抬眼瞅那天幕。

刘邦却不管这些,只叉着腰仰头盯着那片淡蓝的光晕,嘴角的笑意就没停下来过 。

他这辈子不信邪,从斩白蛇起义到打败项羽,哪一步不是踩着 “不可能” 过来的?

如今这天幕降世,说不定就是老天爷认了他这个布衣皇帝,要给他大汉送福祉来了!

唐太宗时期太极宫内李世民正垂眸听房玄龄奏报关东漕运之事。

“…… 今岁漕船己逾三千艘,粟米自洛口仓转运长安,沿途各州皆设护粮卫,未有损耗。”

房玄龄手持象牙笏板,声音沉稳,目光落在奏疏上。

“唯河南道偶有雨涝,臣己令当地刺史开仓放粮,待秋收后再补库粮。”

李世民微微颔首,抬眸时眼底带着几分欣慰。

“玄龄办事,朕向来放心。”

“漕运乃国之命脉,百姓衣食所系,不可有半分差池。”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惊呼声 。

起初是宫女的低叫,接着是侍卫的急促脚步声,渐渐汇成一片杂乱的响动。

连殿外的梧桐叶都似被这骚动惊得 “簌簌” 落下。

房玄龄攥着笏板的手猛地一紧,声音微顿:“陛下,这是……”李世民眉头微挑,却未起身,只侧过头望向殿外的雕花窗棂。

那窗棂是上等楠木所制,雕着缠枝莲纹,阳光透过纹路洒进来,在案上投下细碎的金斑。

他眯眼顺着光望去,忽觉天光似有异样 。

原本澄澈的天空,竟漫开一层淡金色的光晕,那光晕越来越浓,渐渐凝出一方规整的天幕。

悬在宫阙之上,像被匠人精心裁剪过的云锦,既不遮日,也不挡风,却让整个长安城的光影都柔和了几分。

他起身走到窗下,透过莲纹空隙凝视天幕,眸色深了深 。

那光晕里似有流光微动,比他见过的西域琉璃更剔透,比宫宴上的夜明珠更璀璨。

却无半分压迫感,反倒透着几分温润。

“天降之物,未必是祸。”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的骚动瞬间平息。

房玄龄早己走到他身侧,望着天幕的目光里满是惊色,听见皇帝的话才回过神,攥着笏板的手稍稍放松。

李世民指尖仍在窗棂的木纹上轻轻摩挲,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好奇,却更多的是沉稳。

“玄龄,传朕旨意 。”

“令钦天监即刻登观星台,仔细观测此天幕异动,记录其光影变化,不得遗漏半分。”

“再令金吾卫巡查长安街巷,告知百姓此乃天象,切勿惊慌,若有造谣生事者,从严处置。”

“臣遵旨!”

房玄龄躬身领命,刚要转身。

却见李世民又抬了抬眸,补充道:“切记,勿要因观测天幕而扰了百姓生计,市集照常,工坊勿停。”

“臣省得。”

房玄龄应声退下,脚步比来时快了几分,却仍保持着臣子的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