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大学毕业他回农村迎娶了白富美》是大神“Sun大叔”的代表白富美白富美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著名作家“Sun大叔”精心打造的男生生活,家庭小说《大学毕业他回农村迎娶了白富美描写了角别是Sun大情节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弹欢迎品读!本书共15269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12 12:49:2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大学毕业他回农村迎娶了白富美
主角:白富美 更新:2025-11-12 13:56:1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命运的抉择一、梦想起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斑驳驳洒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
胡越穿着学士服,手里攥着毕业证书,嘴角扬着藏不住的笑意,眼里满是对未来的热望。
四年大学时光过得真快,跟跑着似的,他在这儿学了知识,交了哥们儿,连这辈子要干啥,
心里也亮堂了。刚毕业没几天,胡越就凭着过硬的成绩和面试时的亮眼表现,
拿到了城里一家大集团的offer。这家公司在行业里名气不小,
岗位跟他学的专业正对口,往后的发展空间看着就敞亮。对他来说,
这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都能想象到自己在城市的高楼间穿梭,凭着本事一步步往上闯,
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他拉着女友小莉在校园里慢悠悠地逛,
把这个好消息一股脑儿告诉了她。小莉是他的大学同学,俩人处了好几年,感情一直挺瓷实。
小莉替他高兴得不行,温柔地看着他,眼里全是崇拜:“你太厉害了!可得抓住这个机会,
在城里好好干,闯出一片天来。”胡越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特坚定:“放心,
我肯定好好打拼,以后给你一个稳稳的幸福。”二、晴天霹雳可命运这玩意儿,
总爱跟人开玩笑。就在胡越满心欢喜收拾行李,准备去城里开启新生活的时候,
一通来自老家山村的电话,像颗炸雷似的,把他所有的憧憬都炸得稀碎。电话那头,
邻居王大爷的声音急得都变调了:“胡越啊,你快回来!你爸病倒了,说啥也不肯去医院,
我们劝不动,实在没办法了!”胡越一听这话,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父亲胡建国,那个一辈子没享过福,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男人,怎么会突然病倒?
胡越打小就没了妈,是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靠着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的微薄收入,
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父亲为他受的苦,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暗下决心,等自己有本事了,
一定要好好孝敬父亲。他来不及跟小莉细说,匆匆收拾了几件衣服,
买了最早一班回家的车票,心跟揣了团火似的,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身边。
三、父亲的固执等胡越风尘仆仆赶回家里,推开门看到躺在床上的父亲时,鼻子一酸,
眼泪差点掉下来。父亲脸色苍白得像纸,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往日里挺直的腰杆也塌了下去。他快步跑到床边,紧紧攥住父亲粗糙又冰凉的手,
声音都带着颤:“爸,你咋了?都病成这样了,咋不去医院啊?”父亲看到他回来,
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虚弱地摆了摆手:“越儿,没事,就是有点着凉,
扛扛就过去了,去医院得花不少钱,不值当。”“爸!”胡越哽咽着,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你都这样了还说没事!钱的事儿你别操心,我带您去最好的医院,一定能治好的!
”邻居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劝:“老胡啊,听孩子的话,去医院看看吧,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没啥治不好的,别耽误了病情。”可父亲就跟吃了秤砣似的,
铁了心不肯去:“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就是年纪大了身子虚,歇几天就好了,
你们别瞎忙活。”胡越看着父亲固执的样子,心里又急又心疼。他知道父亲的脾气,
认定的事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可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病就这么拖下去啊。
四、艰难的抉择接下来的几天,胡越软磨硬泡,想尽了各种办法劝父亲去医院。跟他讲道理,
说只有检查了才能对症下药;跟他打包票,说自己能挣钱,治病的钱不用愁。
可不管他怎么说,父亲就是不为所动。胡越急得满嘴起泡,他知道父亲的病不能再拖了,
可另一边,城里的公司已经催他报到了,要是错过了时间,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就没了。
小莉也打了好几个电话,语气里满是焦急:“胡越,你咋还不回来?那个工作多难得啊,
你要是错过了,以后说不定就没这机会了。你爸那边,不行请个护工先看着,
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啊。”胡越陷入了两难,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边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工作,
是实现梦想的机会;另一边是生他养他、如今重病在床的父亲。他想起父亲为了供他读书,
天不亮就下地,晚上还得去打零工,手上的老茧一层叠一层,从来没抱怨过一句。
现在父亲需要他,他怎么能撒手不管,只顾着自己的前途?可城里的那份工作,
是他熬了四年大学,拼尽全力才争取来的,就这么放弃,他又实在不甘心。
五、最终的决心纠结了好几天,胡越终于想通了。父亲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没有父亲,就没有他的今天。要是父亲有个三长两短,就算他在城里挣再多的钱,
心里也不会踏实。他咬了咬牙,拨通了公司的电话,语气诚恳地说明了情况:“实在对不起,
家里出了急事,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这个工作机会我只能放弃了,
真的非常感谢公司给我的机会。”公司那边虽然觉得可惜,但也表示理解。
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父亲愣了一下,眼里泛起了泪光,伸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
声音有些沙哑:“越儿,你……你真的长大了。可爸真的不用去医院,
别为了我耽误你的前程。”胡越握住父亲的手,语气无比坚定:“爸,前程没了可以再拼,
可您就我一个儿子,我不能没有您。这次您必须听我的,咱们明天就去医院。
”邻居们听说胡越为了照顾父亲,放弃了城里的好工作,都纷纷为他点赞,说这孩子有孝心。
在胡越的再三坚持下,父亲终于松了口,答应去医院检查。
六、爱情的裂痕可胡越的这个决定,却让小莉很不高兴。当小莉在电话里得知他放弃了工作,
要留在山村照顾父亲时,一下子就炸了:“胡越,你是不是疯了?
那个工作对你有多重要你不知道吗?为了你爸,你就把咱们的未来都抛到脑后了?
你有没有想过我?”胡越也觉得委屈,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小莉,那是我爸!
他把我养大不容易,现在他病成这样,我能不管吗?我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前途,
连最基本的孝心都没有啊。”俩人在电话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小莉哭着挂了电话。
从那以后,俩人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僵,小莉始终不能理解他的选择,而胡越忙着照顾父亲,
也没太多精力去哄她。胡越站在院子里,看着熟悉的山村景色,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
自己这个决定,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但他不后悔。只要父亲能好起来,一切都值得。
只是他和小莉的感情,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从前。
第二章:山村的困境一、回村后的发现胡越陪着父亲在县城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等病情稳定了再观察。看着父亲在病床上渐渐有了起色,
胡越稍微松了口气。等父亲情况好点后,他就带着父亲回了山村休养,
毕竟老家才是父亲最熟悉的地方,说不定心情好了,恢复得也快。回到村里,
胡越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帮着邻里干点农活。相处的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
村里的日子远比他想象的要难。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果树,一到丰收的季节,
漫山遍野的苹果、梨子红彤彤、黄澄澄的,看着就让人欢喜。可这些果子,
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多少收入。因为村子太偏了,山路又窄又陡,大型货车根本开不进来。
村民们要么眼睁睁看着果子在树上烂掉,要么只能摘一小部分,用担子挑、用背篓背,
一点点运到山外去卖。这么折腾下来,运费不说,能卖出去的量也少得可怜,
大部分果子最后只能低价卖给小贩,甚至烂在地里。那天,
胡越跟着李大叔去果园帮忙摘苹果,看着满树的果子,又看看李大叔满脸的愁容,
忍不住问道:“李叔,这么好的果子,咋不都运出去卖啊?烂在地里多可惜。
”李大叔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小胡啊,不是我们不想运,这路实在太难走了。
大车进不来,小车拉不多,来回跑一趟油钱都不够。再说了,
山外头的人也不知道咱们这儿有这么好的果子,就算运出去,也卖不上价。”胡越听着,
心里堵得慌。他知道,这不是一两户人家的问题,是整个村子的难题。
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就盼着果子能卖个好价钱,可到头来,还是赚不到几个钱,
孩子们上学、老人们看病的钱,都得精打细算。二、村民的偏见跟村民们打交道多了,
胡越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在很多村民看来,他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干,回村来,
就是没本事在大城市混下去了。村里的大妈大爷们聚在一起聊天,
经常会提到他:“胡越这孩子,真是傻,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城里找个好工作,
说放弃就放弃了,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是啊,放着好日子不过,回这穷山沟来,
能有啥出息?难不成还能把这山沟沟变成金窝窝?”这些话,时不时就传到胡越耳朵里,
他嘴上没说啥,心里却挺不是滋味,但他知道,自己回村不是为了让人议论的。有一次,
胡越在村口碰到李婶,李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撇了撇嘴:“小胡啊,咋还在村里待着呢?
不是说城里工作挺好的吗,咋回来了?是不是在外面没混明白?”胡越笑了笑,
解释道:“李婶,我爸病了,我回来照顾他。再说,我也想看看能不能为村里做点啥。
”李婶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能做啥?这穷地方能有啥盼头?
我看你还是赶紧回城里找个正经工作吧,别在这儿瞎耽误功夫。”说完,扭头就走了。
胡越看着李婶的背影,心里有点失落,但也没往心里去。他知道,说再多都没用,
只有真真切切做出点成绩来,才能让村民们改变看法。三、创业灵感的萌生虽然村里条件差,
还有人说闲话,但胡越没被这些打倒。照顾父亲之余,他总在琢磨,
村里有这么好的水果资源,咋就能让村民们富起来呢?他发现,村里的果子虽然不好运出去,
但品质是真的好。山里空气好、土壤肥、光照足,结出的果子又甜又脆,纯天然无污染。
要是能把这些果子加工一下,做成果干、果酱、罐头啥的,不仅能放得久,还能卖个好价钱,
这不就能解决滞销的问题了吗?而且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吃健康、天然的东西,
咱们山里的这些特产,说不定能受欢迎。有了这个想法,胡越兴奋得一夜没睡。
他觉得自己找到方向了,这说不定能改变整个村子的命运。他开始在网上查资料,
看水果加工的技术,了解市场行情,还找了不少农产品加工成功的案例,跟着学经验。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说了,父亲听了,眼里露出了赞许的神色:“越儿,你这想法不错。
要是能把村里的果子都变成能卖钱的东西,乡亲们的日子就能好过点了。不过这事儿不容易,
你可得想清楚,别一时冲动。”胡越坚定地点点头:“爸,我想清楚了,我一定要试试。
只要咱们努力,肯定能成。”四、初步尝试与挫折有了想法,胡越就想先试试水。
他摘了自家果园里的一些苹果、梨子,按照网上查的方法,在家自制果干。
他小心翼翼地把果子去皮去核,切成薄片,用盐水泡了去涩,然后放在太阳下晒,
晚上再用烤箱烘干。忙活了好几天,第一批果干终于做出来了,闻着还挺香。
他把果干装在小袋子里,揣着去了附近的小镇。刚开始,他还挺不好意思,
拿着袋子在集市上转悠,不知道咋开口叫卖。可一想到村里那些烂在地里的果子,
还有村民们期盼的眼神,他就鼓起了勇气。“阿姨,尝尝我家的果干呗,纯天然的,
没加任何添加剂,可甜了。”“大哥,看看这个,咱们山里自己种的果子做的,口感可好了。
”一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停下来,就算有人拿起看了看,也会放下走开。但胡越没放弃,
还是一遍遍耐心介绍。慢慢地,有人被他的真诚打动,买了几袋尝尝。没想到,
尝过的人都说好吃,说比城里卖的果干还香。没一会儿,他带去的果干就卖光了,
还有人问他下次啥时候再来。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了胡越很大的鼓励。
他觉得这条路是可行的,就想着扩大点规模,把村里其他人家的果子也收过来加工。
可当他把这个想法跟村民们说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相信他。“小胡啊,你这就是运气好,
卖出去一点而已,真要大规模做,哪那么容易。”“就是,把果子给你加工,
到时候卖不出去,我们连自己吃的都没有了,可不行。”胡越耐着性子跟大家解释,
说自己已经打听好了市场,肯定能卖出去。可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胡越知道,
要让大家信任自己,还得拿出真本事。可现在,资金、技术、设备都是问题,创业的路,
刚一开始就布满了坎儿。
第三章:创业的火种一、灵感的深化与初步规划胡越蹲在自家院子的石凳上,
手里捏着个空果干袋子,指腹蹭着上面自己写的“纯天然无添加”,眉头皱着,
心里却挺兴奋。上午在镇集市上,他带了三十斤果干,不到俩小时就卖光了,
还有几个大妈追着问:“后生,你这果干还有吗?下次多放点糖,甜滋滋的,
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父亲胡建国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看着儿子那股子劲头,
闷声问道:“越儿,真打算把咱家果园的果子都做成这玩意儿卖?
”胡越把空袋子折好揣进兜里,点点头:“爸,我在网上查了,
水果深加工能解决滞销的问题。鲜果运不出去,做成干、果酱,能放好久,还能卖高价。
镇上王婶说,她闺女在城里超市上班,这种山里的果干,一斤能卖十五六块,
比咱们五毛钱一斤卖给小贩强太多了。
”他掰着手指头算账:“村里每家差不多有五六亩果园,一亩能产两千斤果子,
全村一年至少有十万斤。要是有三分之一能做成果干,按十块钱一斤算,就能卖三十多万呢。
”“不过得先解决俩问题,”胡越抬头看父亲,“一是技术,
得把果干做得又卫生又好吃;二是销路,得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果干。”父亲吸了口烟,
火星子在暮色里闪了闪:“技术嘛,你小时候跟着你娘学过熬果酱,要不先试试?销路的话,
你叔在镇邮局上班,听说现在能寄快递,要不先让他帮忙给城里的亲戚带点样品?
”胡越眼睛一亮。当晚,他翻出大学时的笔记本,里面还有市场营销课的笔记,
又用手机搜了“农产品加工”“小型果干作坊”。屏幕的光映着他的脸,
他心里盘算着:先拿自己的积蓄买台小型烘干机,在院子里搭个简易作坊,
先收自家和愿意合作的邻居家的果子,做成干后,赶集的时候卖,
再通过快递寄给城里的客户,先从小打小闹开始。二、小试牛刀与村民的冷眼第二天一早,
胡越揣着攒了四年的三千块奖学金,骑着父亲的旧摩托去了县城。
五金店老板听说他要买烘干水果的机器,指了指角落里一台落灰的家用烘干机:“小伙子,
这机器小,一次能烤二十斤,功率低不费电,三百八,给你便宜点。”胡越觉得容量太小,
又跑了三家店,最后咬牙花八百块买了台二手商用小型烘干机,
又买了不锈钢托盘、刀具和包装袋,兜里只剩不到一千块了。回到家,
父亲帮他把院子西边堆柴火的空棚子清理出来,还垒了个简易砖灶烧热水。第一天,
胡越摘了十五斤红苹果,去皮去核切成薄片,用盐水泡了半小时去涩,再放进锅里煮到半熟,
最后摆上烘干机。机器嗡嗡响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揭开盖子,
金黄色的果干散发出浓郁的果香,闻着就让人流口水。“越儿,这味儿真不赖,
比我当年熬的果酱还香。”父亲凑过来闻了闻,眼角的皱纹舒展开不少。胡越用秤称了称,
十五斤苹果就出了四斤果干,按十块钱一斤算,能卖四十块,
可比鲜苹果一块五一斤划算多了。“爸,您帮我问问李叔、张婶,看谁家愿意拿点果子出来,
咱们一起做。”可这事儿传到村里,没引来支持,反倒招来不少冷眼。
李婶挎着菜篮子路过作坊,瞥了眼烘干机,撇着嘴说:“小胡啊,你这纯属瞎折腾!
八百块买台破机器,十五斤苹果才出四斤干货,能赚几个钱?不如老老实实挑去镇里卖,
虽然便宜,好歹能现结。”张婶更直接:“你大学念到狗肚子里去了?放着城里工作不做,
回来抢我们农民的饭碗?这果干谁家不会做,谁稀罕买你的!
”就连父亲也悄悄拉他袖子:“越儿,要不先缓缓?你叔说邮局招临时工,一天八十块,
你先去干着,别把钱都砸这机器上。”胡越摇摇头,把果干装进自制的牛皮纸袋,
上面用粗笔写着“山村果干·纯天然”,挑了二十袋放进父亲编的竹筐:“爸,
陪我再去趟镇里,我就不信好东西没人要。”三、转机与希望的微光周六的镇集市人挤人,
胡越和父亲找了个角落支起小摊。父亲这辈子没做过买卖,
吆喝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来尝尝嘞!山里现摘的苹果,自家做的果干,不加糖不加料!
”起初,路人都只是匆匆瞥一眼,直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妈被香味吸引,
拿起一袋尝了尝:“哎哟!这味儿正!比我孙子爱吃的超市果干香多了,还不齁甜!
”大妈一高兴,买了五袋,还喊来几个邻居一起买。有了第一个顾客,摊位渐渐热闹起来。
一个年轻姑娘问:“这果干能放多久?我想寄给外地朋友。
”胡越赶紧说:“密封好能放三个月,要寄快递的话,我教你用真空袋包装,不容易坏。
”有个大爷摸着胡子问:“小伙子,你这果干比鲜果贵不少,凭啥啊?
”胡越指着身后的摩托车:“大爷,您看这山路,鲜果运不出去就烂地里了,
做成干不仅不浪费,还能让咱山里的好东西走出大山,咱们村也能多挣点钱。”那天,
五十袋果干全卖光了,还接了二十多个预订电话。收摊时,父亲拍着他的肩膀,
声音都有点发颤:“越儿,爸没看错你,你小子真有主意。”胡越望着远处的山峦,
夕阳把果园染成了金色。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但至少证明,山里的果子有价值,
缺的只是把它们变成“商品”的门路。回到村里,
胡越把赚的五百块钱分了一半给帮忙摘果子的李叔和张婶。李叔搓着手,
有点不好意思:“越儿,要不……明儿我拿点梨子出来,你给试试?
”张婶也凑过来:“我家柿子快熟了,做成柿饼肯定行!”胡越看着围过来的村民,
嘴角忍不住上扬——心里那团创业的火种,终于燃起了星星点点的光。
第四章:转机的出现一、交流会上的邂逅胡越心里清楚,光靠自己家和几户村民的力量,
成不了大气候。要想真正改变山村的命运,得有更宽的渠道、更多的钱支持。
镇里干部知道他的创业想法后,觉得这能带动村里发展,就推荐他去参加县里的创业交流会。
交流会在县会议中心举行,到处都是创业者、企业家,热闹得很。
胡越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怀里揣着熬夜写的创业计划书,心里又紧张又期待。
他在人群里东张西望,盼着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愿意投资的老板。就在这时,
一个穿着得体、看着就很有气场的中年男人朝他走来。这人是鑫达食品集团的老总陈三金,
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眼光毒得很。他在会场里转来转去,就想找些有潜力的项目。
陈三金走到胡越面前,看了看他手里的计划书,笑着问:“小伙子,来参加交流会的?
说说你的项目呗。”胡越有点紧张,赶紧打开计划书:“陈总,我叫胡越,来自偏远山村。
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果树,但山路难走,果子运不出去,都烂在地里了。
我想把果子加工成果干、果酱,既能放得久,又能卖高价。我已经小规模试了试,
效果还不错。”陈三金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还详细问了果子的种类、产量、加工方法。胡越都一一作答,他的真诚和那股子冲劲,
让陈三金印象挺深。二、实地考察交流会结束后,陈三金没立刻走,
他对胡越的项目还挺上心,决定亲自去山村看看,到底是不是像胡越说的那样。
胡越带着陈三金回村,一路上的崎岖山路,让陈三金皱了好几次眉。到了村里,
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和烂在地里的果子,陈三金心里挺有感触。胡越带着他走进村民的果园,
介绍各种果子的特点:“陈总,您尝尝这苹果,又脆又甜,水分足,没打农药。
”陈三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点点头:“不错,口感很好。要是加工成产品,肯定有市场。
”接着,胡越又带他去了自己的小作坊,展示了果干的加工过程。陈三金仔细看了每个环节,
对卫生和工艺还挺满意。他还跟村民聊了聊,问了大家对水果加工的看法。考察的时候,
陈三金也知道了胡越的事:放弃城里的好工作,回村照顾生病的父亲,还想带着村民致富。
这让陈三金对他的人品和责任感更认可了。三、投资决定回到公司,
陈三金立刻开了高层会议,讨论投资胡越项目的事。
他把在山村看到的、听到的都跟大家说了:果子品质好、胡越肯干事、村民积极性高。
公司高层听了也挺感兴趣:现在城里人都爱买健康天然的食品,
山村的水果制品市场潜力不小。而且投资这个项目,既能帮山村发展,
又能给公司拓展新业务,是双赢的事。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一致同意投资。
陈三金亲自给胡越打电话:“小伙子,我们公司决定投资,
在你们村头建一座逐梦食品加工厂,技术、销售渠道我们都包了。你可得好好干,
带着村民把厂子办好。”胡越接到电话,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一个劲地说谢谢。他知道,
这是山村的机会,也是自己的机会。四、修路难题与李婶的阻挠可建厂的事刚有眉目,
新问题就来了——修路。工厂建在村头,但通往山外的路又窄又陡,大货车根本进不来。
路不修,加工好的产品运不出去,厂子也白建。胡越赶紧找政府帮忙,
又跟陈三金商量着凑钱修路。在政府的支持下,修路的事很快提上了日程。没想到,
修路计划遭到了李婶的阻拦。李婶说修路要占她家的地,还说会破坏村里的风水,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