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 古武觉醒(李风龙天祥)免费阅读全文_免费完结版小说古武觉醒李风龙天祥

古武觉醒(李风龙天祥)免费阅读全文_免费完结版小说古武觉醒李风龙天祥

薛定谔的十一 著

其它小说完结

网文大咖“道门风华”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古武觉醒》,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剑道,李风龙天祥是文里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一夜之间,少年李风家破人亡,被神秘高人龙天祥救下,带入深山。他本以为学的是强身健体的功夫,却在师父尘封的笔记中,窥见了一个惊世秘密——自己竟是上古玄武派武圣的隔世传人,身负的不仅是家仇,更是一场延续千年的道统之争。 为救师父,也为复仇,李风孤身踏入现代都市。在这里,他结识了智计百出的李子胥与悍勇义气的李文瑞,“李氏三杰”自此结义,从一所学校的风云,一路搏杀至整个华夏地下世界的巅峰。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残的仇敌、诡诈的巨枭,更有潜伏在阴影中、追寻“真武密藏”的古老势力——黑莲会。当外邦强豪携惊天阴谋入侵,当现代枪火对上古武绝学,李风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是凭借玄武绝学,以力证道,横扫一切?还是以凡人之躯,运筹帷幄,在枪林弹雨的现代江湖中,杀出一条属于兄弟和自己的血路? 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充斥着情义与背叛,杀戮与救赎。且看李氏三杰,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搅动风云,最终成为一代传奇!

主角:陈昊,刘强   更新:2025-11-09 00:55:5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黑暗彻底吞没了山林。

龙天祥牵着李风,在几乎无法辨认路径的老林中穿行。

没有火把,没有言语,只有龙天祥仿佛能洞穿黑暗的步履,沉稳而坚定。

李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那只温暖的大手是他全部的方向和依靠。

寒冷、饥饿、疲惫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但他死死咬着牙,一声不吭,只是紧紧跟着,生怕一松手,就会被这无边的黑暗和孤独吞噬。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

穿过一片密集的松林,月光清冷地洒下来,照亮了一处位于山坳间的缓坡。

坡上,几间简陋却结实的木屋静静伫立,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在月光下泛着银白。

屋旁有一小片开垦出的菜地,如今被积雪覆盖着,更远处,隐约能听到潺潺的溪流声。

这里静谧得仿佛与世界隔绝。

龙天祥推开中间那扇木门,发出“吱呀”一声轻响。

屋内没有点灯,但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月光,能看清里面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木桌,两把椅子,一个土炕,角落里堆着些柴火和简单的炊具,西壁空空,却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以后,你住这里。”

龙天祥指了指靠东边的一间小些的屋子,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自己则走向主屋。

李风站在门口,有些手足无措。

屋内的温暖(或许是相对于外面的严寒)让他冻僵的身体稍稍回暖,但内心的茫然和悲伤依旧沉重。

龙天祥没有再多说什么,自顾自地生火烧水。

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古朴的侧脸,明暗不定。

他将一个粗陶碗放到李风面前的木桌上,碗里是清澈的热水。

“喝了,暖暖身子。”

李风默默地端起碗,温热透过粗陶碗壁传到掌心,他小口小口地喝着,热水流过干涩疼痛的喉咙,带来一丝慰藉。

这一夜,李风蜷缩在龙天祥给他铺了干草的土炕上,身上盖着一条虽然陈旧却带着皂角清香和阳光味道的薄被。

身心的极度疲惫让他很快昏睡过去,但睡梦中,父母惨死的画面、凶徒狞笑的脸、冰冷的松针、飞溅的鲜血……交织成一幅幅恐怖的图景,让他无数次在梦中惊悸、啜泣。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风就被屋外规律的声响惊醒。

他猛地坐起,有一瞬间的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首到看清这陌生的、简陋的木屋,记忆才如同冰水般涌回,心脏一阵抽痛。

他披上那件破烂的棉袄(龙天祥昨晚给了他一件自己的旧布衫,套在外面勉强御寒),轻轻推开门。

只见龙天祥正站在屋前那片空地上,面对东方微熹的天空,缓缓打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拳法。

动作看似极慢,如云卷云舒,又如溪水潺潺,但每一个姿势都蕴含着一种奇特的韵律和力量感,呼吸绵长深远,与周遭的山林气息仿佛融为一体。

他的布袍随着动作微微飘动,在晨雾中显得仙风道骨。

李风不敢打扰,只是屏息站在门口看着。

首到龙天祥缓缓收势,吐出一口悠长的白气,如同利箭般射出一尺多远,才缓缓消散。

龙天祥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李风:“醒了?”

李风点点头,走上前,再次跪下:“师父,请您教我武功!

我要报仇!”

龙天祥看着他,没有立刻让他起来,只是淡淡道:“我未曾答应收你为徒。

武功,也并非只为报仇而存在。”

李风抬起头,眼神倔强:“那您为什么救我?

为什么不让我死在那里?”

龙天祥的目光投向远山,声音缥缈:“机缘巧合,见你根骨尚可,不忍见其夭折罢了。

至于生死……活着,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从今日起,你需明白,在这里,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砍柴,挑水,做饭,清扫,这些便是你每日的功课。”

李风愣住了。

砍柴挑水?

这和他想象的拜师学艺、苦练神功、下山报仇的场景截然不同。

“去吧,”龙天祥不再看他,指向屋后的柴堆和远处的溪流,“水缸见底,灶间无柴。

午时之前,需将水缸挑满,柴薪备足三日之用。”

李风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龙天祥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默默地站起身,走向屋后。

他知道,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砍柴挑水是极其繁重的劳动。

斧头沉重,他需要双手才能勉强举起,砍伐枯枝时,震得虎口发麻,手臂酸痛。

水桶虽不大,但从溪边到木屋,一路崎岖上坡,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清冷的溪水时常晃出来,打湿他的裤腿和草鞋,很快结了一层薄冰,冰冷刺骨。

一天下来,李风累得几乎散架,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肩膀也被扁担磨得红肿破皮。

晚上,龙天祥扔给他一个粗糙的陶罐,里面是某种墨绿色的、散发着苦涩气味的药膏。

“自己涂上。”

李风默默地接过,将冰凉的药膏涂抹在红肿破皮的地方,一阵刺痛之后,竟感到丝丝清凉,疼痛缓解了不少。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重复。

天不亮就要起床,砍柴,挑水,跟着龙天祥识别山中的草药,学习生火做饭,清扫院落。

龙天祥话极少,大部分时间只是沉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或是打坐,或是看书(他屋里竟有寥寥几本纸质发黄的古书),或是进山采药,一去便是大半天。

李风心中的仇恨并未消散,只是被这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暂时压抑了下去。

他不再轻易提起“报仇”二字,但那双眼睛里,偶尔闪过的沉郁和执拗,显示着他从未忘记。

一个月后的某个下午,李风正在费力地劈着一根碗口粗的枯木,斧头落下,却因力道和角度不对,只是啃下一小块木屑,震得他手臂发麻。

龙天祥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发力不对。”

平静的声音响起。

李风停下动作,回头看他。

龙天祥走上前,没有接他的斧头,只是指了指他的脚下和腰身:“脚要稳,如老树盘根。

力从地起,经腰,贯于臂,达于刃。

非用手臂蛮力。”

他一边说,一边微微调整了一下李风的站姿,手掌在他后腰轻轻一按,“感受这里,是全身之轴心。”

李风依言调整,尝试着再次举起斧头,按照龙天祥的指引,意念关注腰腹,然后猛地发力挥下。

“咔嚓!”

这一次,斧刃深深嵌入木头,几乎将其劈开,反震之力似乎也小了许多。

李风惊讶地看了看斧头,又看了看龙天祥。

龙天祥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劈柴亦是练功。

一劈一砍,皆是发力。

用心体会,何时能劈柴无声,断口平滑,方算入门。”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从那天起,李风对待这些杂役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不得不做的苦工,而是开始用心去“体会”。

劈柴时,他仔细琢磨如何调动全身的力量,如何寻找木头的纹理,追求那“劈柴无声”的境界。

挑水时,他尝试调整呼吸和步伐,让身体在负重下保持平衡与稳定,感受所谓的“力从地起”。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春去秋来,山中的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落,积雪覆盖了三次,又消融了三次。

李风己经十八岁了。

三年的山林生活,让他长得比同龄孩子更加结实,皮肤黝黑,眼神沉静,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长期的劳作,让他手脚麻利,力气也增长了不少,虽然依旧瘦削,但肌肉线条己然清晰。

他早己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能熟练地劈好木柴,能稳稳地挑着两桶水在山路上行走如飞,能辨识出几十种常见的草药,知道哪些可以止血,哪些可以驱寒,甚至能跟着龙天祥学到的手法,设置一些简单的陷阱,捕捉些山鸡野兔改善伙食。

龙天祥依旧沉默寡言,但指点他的时候渐渐多了起来。

不再局限于劈柴挑水,有时会让他站在溪流中的滑石上,练习平衡;有时会让他对着摇曳的树叶,练习眼力和出手的精准(用的自然是随处可见的石子或松针);有时会在深夜,传授他一些晦涩难懂的打坐呼吸法门,称之为“静功”,要求他“凝神静气,感受体内气息流转”。

李风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力气更大,动作更敏捷,感官也更敏锐了些,甚至能在寂静的夜里,听到更远处虫鸣的声音。

但他依旧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是学到了“武功”,更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拥有像师父那样,用一枚松针便能取人性命的本事。

仇恨,像一颗被深埋的种子,依旧在他心底最深处,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他只是更加明白,龙天祥所说的“活下去,比报仇更难”的含义。

在这与世隔绝的山林中,活下去,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忍受孤独和艰苦的韧性。

这天傍晚,李风练完静功,看着在灶前默默熬药的龙天祥,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藏在心里三年的问题:“师父,您……当初为什么愿意教我这些?”

龙天祥搅动药罐的手微微一顿,没有回头,良久,才缓缓道:“看见你,如同看见昔年故人。

他亦背负血海深仇,最终……罢了,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李风,你需记住。

武,是止戈之术,而非逞凶之器。

心若为仇恨所噬,纵有通天之能,亦不过是魔道傀儡,终将万劫不复。”

李风低下头,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沉默不语。

止戈?

他的心里,只有复仇的火焰在静静燃烧。

月光如水,再次洒满寂静的山坳。

木屋里,药香弥漫。

一个孩子的心,在仇恨与师恩、杀戮与止戈的矛盾中,悄然成长。

山外的世界依旧纷扰,而山中的岁月,还在继续沉淀着未来的风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