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斋读书 > > 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王芳李伟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王芳李伟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爱吃凉拌土豆片的阿饭”的作品之一,王芳李伟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是一本男生生活小说,主角分别是李伟,王芳,由网络作家“爱吃凉拌土豆片的阿饭”所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76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1-10 01:17:3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主角:王芳,李伟 更新:2025-11-10 08:47:0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李伟出生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那天天气不咋样,天灰扑扑的,没啥七彩祥云,
也没啥喜鹊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爹在产房外面搓着手,
心里既高兴又有点发愁——以后养家糊口的担子更重了。他妈累得够呛,流了几滴眼泪,
算是松了口气,也知道操心的日子开始了。名字是早就想好的,要是男孩就叫李伟。
也没指望他真能多么“伟大”,就是图个吉利,希望他这辈子能顺顺当当的。小时候的李伟,
不算特别磨人,但也不是那种特别好带的娃娃。饿了、尿了都会哭,
不过大多数时候还算安静,瞪着眼睛看这个他还看不太清的世界。他会笑了,
流一脖子口水;会翻身了,吭哧吭哧累得直喘;会坐了,摇摇晃晃像个小不倒翁。
他爹妈拿着个老海鸥相机,把这些“了不起”的时刻都拍下来,照片现在还在旧相册里放着,
边儿都黄了。然后学走路,那摔得叫一个惨,膝盖和手心老是青一块紫一块。哭归哭,
哭完了,看他爸妈在前头伸着手等他,还是晃晃悠悠地扑过去。再大点儿,
就被送进了街道的托儿所。那地方,吵得跟蛤蟆坑似的。李伟不是主动抢别人玩具的主儿,
但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他也会急,也会告状,话都说不利索就在那儿“他…他…”。
更多时候,他自个儿蹲在墙角,玩一辆掉了轮子的木头小汽车,能玩上老半天。慢慢地,
他懂了规矩:饭前要洗手,睡觉别出声,听老师的话。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往前蹭。
七岁那年夏天,天儿特别热,知了叫得人心烦。那是个礼拜六下午,他爸妈在里屋睡午觉,
呼噜打得挺响。李伟本来也该睡,可他一点儿都不困。头天因为吃饭不老实,
刚被他妈呲儿了几句,心里还憋着点儿小委屈 。 他闲得慌,
眼睛就瞄上了爸妈屋里那个又高又大的深棕色衣柜。那柜子像个大木头箱子,黑乎乎的。
他光着脚,踮着脚尖走过去,费劲巴拉地拉开柜门,一股樟脑丸和旧衣服的味儿冲出来。
里面挂满了他爸妈的衣服,底下叠着被子褥子。也不知道咋想的,他哧溜一下就钻了进去,
蜷在衣服和被子中间,然后把柜门从里边轻轻带上了。嘿,世界一下子变了。
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很远,听不真着了。只有几丝光从门缝里钻进来,
能看见灰尘在里面跳舞。周围软乎乎的,全是爹妈衣服上的味儿。他能听见自己心跳,
咚咚咚的,还有自己喘气的声音。这种感觉,挺得劲儿。他把自己藏起来了,谁也找不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也就一会儿,外面开始有动静了。“小伟?小伟?”是他妈的声音,
刚开始还没睡醒,后来就急了,“跑哪儿野去了?李伟!”他爸的脚步声也来了,更沉,
更乱。“厕所瞅了没?阳台上呢?”喊声从屋里到屋外,
连邻居张阿姨那破锣嗓子都加入了:“小——伟——!回家啦——!”好多声音,混成一片,
好像全世界都在找他。可在衣柜这个又黑又安静的小世界里,李伟使劲捂着嘴,不敢笑出声。
他听着外头为他着急上火的动静,心里头冒出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怪得劲儿的感觉。
他不再是那个因为不好好吃饭挨说的小屁孩了。就现在,这会儿,他成了中心。
所有人都在找他,都是因为他。这黑咕隆咚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吓人,反而又暖和又安全。
这小破地方,好像变得没边儿没沿儿。他,李伟,一个七岁的小孩儿,在这个破衣柜里,
觉得自个儿好像占住了全世界。他是藏起来的大王,外头那些大人,都被他牵着鼻子走。
这种感觉,贼拉好,说不出来地得劲。后来,
听见他妈带着哭腔喊:“这死孩子跑哪儿去了啊!急死我了!”他心里那点得意,
才掺进去点儿不好意思。他腿也麻了,正准备自己出去。“吱呀——”一声,
柜门猛地被拉开了。刺眼的光照进来,他赶紧眯缝起眼。
他妈那张又惊又怕、又松了一口气、接着又来点气的脸,堵在门口。“你个熊孩子!
钻这里面干啥!想把妈吓死啊!”他被提溜出来,屁股上挨了两下,不疼,就是意思意思。
他爸也过来了,板着脸,看他没事,也就没再说啥。他被狠狠训了一顿,
保证再也不这么吓唬人了。他低着头认错,可心里头,
还留着刚才在柜子里那种满满的、怪好的感觉。晚上睡觉前,他又偷偷瞅了一眼那个大衣柜。
它又变回了那个普普通通、放衣服的柜子。但他心里明白,那里头,曾经装过他的整个天下。
这事儿,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水里,冒了几个泡,就沉底儿了。往后那老长老长的日子,
平平常常,这事儿也就被忘得差不多了。日子还得过。李伟背上书包,成了个小学生。
他不能再像在托儿所那么迷糊了,得开始学规矩、学知识。他上的小学,
就是区里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红砖墙,土操场。他的成绩,也跟这学校一样,不起眼。
数学在他眼里就跟天书似的,尤其是那个“一个水池这边进水那边放水”的题,
他到现在都想不通出题的人是不是有啥毛病。语文稍微强点儿,字儿大多都认识,
课文也能结结巴巴念下来,可一让背诵、总结中心思想,他就头大。他的作业本上,对勾多,
红叉叉也不少,难得见个“优”,但也很少不及格。他就是老师眼里那种“中不溜”的学生,
不惹事,也不出彩,搁人堆里找不着。他也有过好朋友。同桌王小胖,从一年级到三年级,
跟他最铁。俩人一起在操场上疯跑,弹玻璃球,
分着吃从家里偷拿出来的、都捂热乎了的水果糖。也为了块橡皮吵过架,
赌咒发誓“谁再理你谁是狗!”,结果没过两天,又勾肩搭背地好了。四年级,
王小胖他爸工作调动,一家子搬走了。李伟难受了几天,但小孩儿嘛,忘性大,没多久,
他又有了新的、一块儿放学回家的伴儿。他也遇到过不喜欢的老师。有个教数学的刘老师,
总拉着张脸,手指头关节挺粗,爱拿粉笔头砸上课走神的学生。李伟就被砸中过两回,
脑门上留个白点,火辣辣的。他怕这刘老师,连带着对数学课也更提不起劲儿。
学校生活也不全是没意思。有一回,学校组织看电影,是个黑白的打仗片。银幕上轰轰隆隆,
英雄们喊着口号往前冲。李伟和同学们坐在黑乎乎的影院里,看得眼睛都不眨,手心直冒汗。
英雄牺牲的时候,他听见旁边有同学吸溜鼻子,他自己眼圈也红了。那时候,
他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热烘烘的感觉。可等电影散了,太阳光一照,那感觉就跟露水似的,
没一会儿就没了。回去的路上,大家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哪个场面最带劲,哪个鬼子最坏蛋。
还有一次,是五年级开运动会。他体育不咋地,啥项目也没选上,就坐在看台上,
给班里同学加油。那天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他看着跑道上那些拼命跑的同学,
听着耳边嗷嗷喊的加油声,心里头忽然也痒痒的,也想下去跑跑,
也想让人给自个儿喊喊加油。可这念头也就一闪,
很快就被没事干的无聊感和等着发冰棍的期待给代替了。小学毕业照上,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运动服,站在第二排靠边儿的位置,
脸上是那种标准的、露着牙的毕业照笑容,跟旁边几十个同学没啥两样。照片洗出来,
他自己都得瞅半天,才能找出那个普普通通的自己。童年,就这么像他家门口那条小水沟,
平平静静地流过去了,没掀起啥大浪。七岁那年衣柜里的那个“天下”,
早就被加减乘除、课文生字、玻璃球和橡皮擦,挤到脑子旮旯里,落满了灰。
中学时代:不上不下的青春李伟升入了家附近的普通中学。学校比小学大了点,人也杂了,
来自附近好几个小学的孩子聚到了一起。他的身体也开始抽条,像春天里见风就长的柳树枝,
一下子窜高了不少,但瘦得像根竹竿,胳膊腿儿都显得不协调。最让他尴尬的是嗓子,
好端端的,说话会突然“嘎”一下,冒出个公鸭嗓,吓得他赶紧闭嘴,
后来在课堂上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生怕出丑。学习上,他还是那个老样子,中不溜秋。
数学更难了,代数里的x、y像两个捉迷藏的高手,几何图形看得他眼晕。
新开的物理、化学,课本上画的实验挺有意思,可一到公式和原理,就又把他绕糊涂了。
他算不上用功,但也绝不敢不写作业。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听课,放学回家,摊开作业本,
会做的就做,不会做的就瞎蒙,或者第二天早点去学校“参考”一下同学的。
他也有自己喜欢的课,比如历史。听着老师讲那些古代的英雄好汉,王朝更替,
他觉得比数学公式有意思多了。但也仅仅是觉得有意思,从来没想过要深入去研究什么。
中学里,男生女生之间不像小学那样泾渭分明了,但中间好像还是隔着一条看不见的河。
李伟心里对一个叫周丽的女同学有点朦朦胧胧的好感。周丽坐在他前面两排,梳着个马尾辫,
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他从来没跟她说过话,最多就是在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时,
偷偷多看两眼她的背影。有一次做值日,他们分到了一组,他紧张得手心冒汗,
搬凳子的时候差点绊倒,惹得周丽“噗嗤”笑了一下,他脸一下子就红了,
一晚上都没睡踏实。这点小小的悸动,像投入湖里的一颗小石子,漾起几圈微弱的涟漪,
很快就平静了,没留下任何结果。体育方面,他依然是“重在参与”的类型。跑不快,
跳不高,篮球、足球也就是跟着瞎跑,凑个人数。运动会,他还是忠实的啦啦队员。
中学三年,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了。中考成绩出来,不上不下,够不上重点高中,
但也不至于没书读。他爹妈商量了一下,觉得他不是那块考大学的料,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